
发布日期:2025-03-07 18:29 点击次数:72
图片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最近,美国总统特朗普不断在俄乌战争中拉偏架,一方面不断说美国以后不插手乌克兰事务,一方面从欧洲逐渐抽离,准备调回波罗的海三国的驻军,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
图片
图片
◇ 图为相关新闻截图
种种行为让人感觉到,美国的孤立主义政策似乎回来了,孤立主义可谓是早期美国的国策,后期发展成著名的“门罗主义”,即无论欧洲打成什么样,美国始终袖手旁观,你们欧洲人更别想插手美洲事务(详见:)。那么,美国早期的孤立主义从何而来?二百多年来,美国人为了孤立主义又做过什么?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图片
◇ 图为“五月花号公约”复原图
孤立主义起源于美国的殖民地时代,来自英国的移民建立了北美殖民地,本身英国就因为自身地缘问题导致国内光荣孤立主义盛行,这种思想也随着新移民的到来在英属北美殖民地生根发芽。同时早期前往新大陆的移民是被迫害的清教徒,本身就对宗主国没什么归属感,这些人群发展出了具有新大陆特色的孤立主义,即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社会无论发生了什么,都和自己没有半点关系。
图片
◇ 图为英国在北美的十三州殖民地
此时的孤立主义充其量也就是在新大陆人群中打下了思想基础,并没有左右政治,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在战争期间也是出钱出力,但是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却没有获得自己在战争结束后应得的好处,尤其是七年战争结束后,英国禁止北美殖民者西进,并加强了对英属北美殖民地的管理,尤其是英国为了解决国库空虚问题,在北美大陆增加税收,一下子激起了当地孤立主义情绪。
北美议员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一书中写道,“美国的真正利益在于避开欧洲的争端,如果它由于对英国处于从属地位而成为英国政治天平上的小小筹码时,它就永远摆脱不了那些纷争”。这段话堪称为美国孤立主义打下了理论基础,接下来在大陆会议中,开国元勋之一的约翰·亚当斯也强调,不能和任何欧洲大国结成任何联盟,和欧洲的交往只能是贸易,决不能是军事政治。
图片
◇ 图为华盛顿
在美国独立后,美国政府确实遵循着孤立主义的原则。一方面是大陆会议上制定下来的原则,另一方面是因为此时的欧洲大陆已经爆发了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且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如果这时候美国政府判断失误贸然站队,则很容易导致独立成果被其他国家摘桃。正是带着这种对欧洲局势不明朗的忧虑心理,华盛顿在离任仪式上发表演说,强调欧洲局势未稳,美国真正的政策是避开与外界任何部分的永久联盟,这一番演说进一步强化了孤立主义的合法性,此后它作为一项外交政策被正式敲定下来。
事后来看,正是得益于当时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政策,才使得美国在欧洲战争中游刃有余:拿破仑战争时期欧洲大陆各国被迫选边站、与敌对方大打出手,而美国船只却在欧洲大陆之间顺畅来往,将自产的工农业产品输入到欧洲,或者在欧洲各国之间当起了跑腿。
图片
◇ 图中白色部分就是路易斯安娜购地案中买下的土地
中立国的身份为美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大量的财富,1790年的时候美国政府还发愁欠下了1200万美元的外债该怎么还,结果1792年美国人就在中立国贸易中挣了740万美元,到1807年这个数值更是翻到了4200万。以至于当时的美国的政客约翰·伦道夫把当时获利颇丰的中立国贸易称为:“战争的蘑菇”。同样是因为孤立,欧洲大国选择相信美国,将自己在美洲的土地抛售给美国,法属路易斯安那就是在1803年被甩卖给美国,让美国领土增加了一倍,这对以后美国的西部开发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图片
◇ 图为美国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
到了19世纪20年代,正式出台的门罗主义堪称是孤立主义的巅峰之作,当时拿破仑战争已经结束,这场战争让欧洲大国尤其是西班牙变得精疲力竭,而西班牙又在拉丁美洲有广阔的殖民地,在西班牙还没走出战争阴影之际,拉美殖民地相继展开独立运动。同时西方其他国家也谋划占领这些殖民地,于是在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美国不参与欧洲战争,欧洲也不得干涉南、北美洲的事务。这就意味着门罗主义不只是美国人自己玩孤立,而且要带上美洲大陆和一起孤立。
图片
◇ 图为美国人给欧洲列强划一条“门罗主义”的界限
在门罗主义的政策下,美国的领土面积和工业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飞跃,19世纪末美国工业产值已经高居世界首位。随后的国际局势让孤立主义得到挑战,在一战爆发后美国像往常一样保持中立和两大阵营做生意,但实际上由于英国的海洋封锁,导致和美国做生意的大头都来自协约国阵营。1917年随着沙俄退出战争,协约国处在不利地位,如果他们失败自己的贸易就会大受损失,再加上德国和墨西哥暗通款曲,计划支援墨西哥进攻美国,一时间美国社会反德情绪高涨(详见:一封电报,如何让美帝“丢掉幻想准备战斗”?| 循迹晓讲),总统威尔逊最终劝说美国同意加入一战,这是美国建国以来,第一次放弃孤立,以站队的形式加入战争。
图片
◇ 图为国联会议现场
此时的美国虽然放弃孤立,可是国内孤立主义思潮依然根深蒂固,一战结束后,美国积极参与了构建一个“解决国际争端,维持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国联。但国联成立后,美国国会却在孤立派的影响下拒绝批准政府参加国联的法案。随后的大萧条也让美国政府无心干预国际事务,继续沿用孤立政策,甚至在法西斯势力猖獗的时候,美国还出台了《中立法》,禁止美国船只给交战国运武器,这其实就是给欧洲听的。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二战爆发后任何国家到美国买武器,都需要自己准备船只自己运,这也是为什么抗战前期国民政府没买过美式装备,因为沿海都被日本人封锁自己根本没法把装备运回来。
图片
◇ 图为珍珠港事件
直到二战时期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人才又一次放弃了孤立政策加入同盟国一方,同时在战争结束后面对美苏阵营之间愈演愈烈的分歧,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相继出台,这标志着美国在外交层面上放弃了孤立主义,转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于是近几十年来美国从孤立主义变成“世界警察“。
美国近几十年的发展,正是得益于美国主导下的国际秩序。美国在20世纪前借助孤立主义,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国,但是进入20世纪后美国正是因为摆脱了孤立主义才构建了现在的国际秩序。如果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现在无力维护二战以来的国际秩序,甚至准备亲手摧毁现存的国际秩序。那么,真就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算是白打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Powered by 足球免费推荐最准的专家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